想要品嘗完整的咖啡風味,『咖啡豆』才是最好的選擇!
咖啡的發跡源於其咖啡因提神的功用,但隨著時代進步,我們對咖啡的追求,也從功能性轉向愛好性了,如今百花齊放的咖啡風味,正是人們對咖啡香氣與口感的追求。
與其說『品味』咖啡成了一種體驗、一種追求,不如說『品味咖啡』儼然就是一種時尚。這篇文章我們來比較主流的咖啡產品:即溶咖啡、濾掛式咖啡、咖啡豆…等等,並進一步了解該如何沖泡出好的咖啡~
常見的咖啡產品比較
為了滿足市場多方面的需求,咖啡原豆採收後會經過不同的加工處理與程序,有些經過烘焙包裝成『咖啡豆』,也有再經過研磨做成『咖啡粉』,以及市面上最常見的『即溶咖啡』,以下就讓我們一一來看這些產品的差別:

# 即溶咖啡的問世
最早面世的咖啡產品是即溶咖啡,因為其具備的方便性與提神效果,很快就變成熱賣商品。
製造即溶咖啡需要相當繁複的加工程序:咖啡豆經過常見烘焙、研磨、沖泡後,還需要再進一步萃取、分離、脫水,目的是移除咖啡的沉澱物、水分,製作出可以快速融於水中的即溶咖啡粉。
咖啡粉接觸熱水沖泡的瞬間,是咖啡香氣最濃的時候!而從即溶咖啡的製程不難想像,經過沖泡、萃取的過程,將會失去咖啡天然蘊含的許多香氣分子,有些產品會通過添加化學物質的方式來補足,或者乾脆用複合口味來掩蓋這個問題,例如常見的『多合一咖啡』。除此之外,製造商使用價格較便宜的羅布斯塔豆,或調和過的商業豆來降低成本也相當常見。
大致上,即溶咖啡滿足的消費族群,是以喝飲料的心態面對咖啡,而不是真正的咖啡品味者。

# 咖啡粉
咖啡粉是將烘焙完的咖啡豆先行研磨好,這樣消費者就不需要另外購買研磨器具,加入熱水即可沖泡咖啡,並且咖啡粉大多會做成單次分量,能夠少量購買與攜帶,非常適合外出場合使用,如濾掛式咖啡包就是常見的產品。
不過為了取得方便性,咖啡粉也產生了三大缺點:
- 將咖啡豆磨成粉後,接觸空氣的表面積加大,會增加咖啡粉變質的風險,以及縮短咖啡粉的保存期限。
- 磨成粉意味著消費者看不到咖啡豆的樣貌,很難保證廠商是否會參雜部分劣質的咖啡豆以降低成本。
- 咖啡粉的粗細已經被決定了,也就無法隨著個人喜好與目的,進行沖泡技法的調整。
總體來說,咖啡粉更像是介於『咖啡豆』與『即溶咖啡』之間的產物,一方面不會過於麻煩,另一方面也不會喪失咖啡的天然風味,在外出或嘗試新風味時,是相當合適的產品。

# 咖啡豆
『咖啡豆』無疑是現在市場最主流的產品,烘焙完成後即包裝、售出,咖啡愛好者可以自行調配研磨粉末的粗細、選擇器具,與不同沖泡方式,在沖煮過程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咖啡風味。
例如:想要感受更加明顯的酸感與甜感,降低苦味,我們可以透過降低研磨程度、縮短沖煮時間或使用較低的水溫來調整咖啡的口感。
相比之下,咖啡豆無疑帶來了更多風味變化的特性,也正是這些細節的差異吸引了無數咖啡愛好者,親身嘗試不同的沖煮法、實驗不同的粉水比例,以及調配沖煮時間、水溫…等等,透過細膩感受咖啡豆的每分變化,進而找出自己喜愛的風味,更搭配當下的心情變化咖啡的口感,享受專屬於自己的美好咖啡。
接著就讓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,「咖啡豆」沖泡咖啡可以參考的步驟吧!
手沖咖啡其實沒那麼難
手沖咖啡通常會經過以下四個步驟,挑選咖啡豆、研磨、控制水溫、沖泡:
#1 挑選咖啡豆
咖啡豆的品種、地理環境以及後續處理如:生豆處理法、烘焙過程,都是影響咖啡風味的關鍵,高品質的咖啡豆與後續處理的互相搭配,才能夠使各種風味達到平衡。
如何挑選咖啡豆是一門大學問,除了基本知識外更需親身嘗試自己喜歡的風味,可以參考以下文章了解更多內容~

#2 研磨
不同的沖泡器具與方法,就需要不同程度的咖啡粗細,一般來說,咖啡粉研磨的越細,接觸水的表面積越大,萃取出咖啡的速度會越快,通常沖泡時間會更加縮短,以避免過度萃取,讓咖啡太過苦澀與溶解出過多的咖啡因。常見的粗細分類如下:
極細研磨:顆粒如白砂糖大小,適合沖煮器具:義式濃縮咖啡機、摩卡壺。
細研磨:顆粒大小介於白砂糖跟細砂糖之間,適合沖煮器具:冰滴咖啡。
中研磨:顆粒大小介於細砂糖與粗砂糖之間,適合沖煮器具:虹吸式、愛樂壓、濾紙式濾杯。
粗研磨:顆粒如粗砂糖大小,適合沖煮器具:法式濾壓壺、法蘭絨。
額外補充,如果要更講究,那就需要避免咖啡粉研磨粗細不同,這時候會使用「過篩器」將咖啡粉過篩,以保證咖啡粉粗細的統一,提升咖啡的純淨感與一致性。

#3 控制水溫
水溫直接影響了沖泡時咖啡的風味,原則上,高水溫更能帶出豆子本身的味道,不論酸味、甜味或苦味都可以呈現的更好,而低水溫則較為含蓄,沖泡後的口感偏向溫潤順口。
對於水溫的掌握,更像是每個咖啡愛好者自己的選擇,通過嘗試與調整,配合不同風味的咖啡豆,找出自己喜歡的特色吧!
#4 沖泡法
常見的沖泡法分為過濾式、浸泡式、煮沸式,這三種方式有各自適合的器具,當我們了解咖啡粉的粗細、水溫和浸泡時間(又稱萃取時間)長短如何影響咖啡風味的呈現後,就可以摸索出自己喜歡的沖泡方式囉,接著讓我們一起透過經典的V60來了解手沖咖啡的步驟吧~
類型 | 過濾式 | 浸泡式 | 煮沸式 |
---|---|---|---|
代表器具 | V60 | 法式濾壓壺 | 虹吸壺 |
研磨粗細 | 中細研磨 | 粗研磨 | 中研磨 |
水溫 | 攝氏95度左右 | 攝氏90度左右 | 攝氏90度左右 |
浸泡時間 | 3~4分鐘 | 約4分鐘 | 5~8分鐘 |
成品口感 | 口感細膩、平順 | 口感醇厚、濃郁 | 口感飽滿、乾淨 |
# 過濾式沖泡法 – V60
取名原由來自濾杯杯身60度角的構造,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沖煮器具,不論在淺、中還是中重烘焙的咖啡豆都能表現得很好,此外也可以自行嘗試不同的水溫、研磨度與粉水比例…等,使用上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,但換句話說,V60的使用難度與耗費時間的要求較高,沖泡步驟如下:
- 將濾紙放入濾杯內,接著倒入些許熱水,潤濕濾紙去除紙味也讓濾紙與濾杯密合,再把水倒掉。
- 倒入並整理好咖啡粉,讓粉分布均勻。
- 再倒入熱水,從圓心開始順時鐘或逆時鐘向外擴展。
- 待濾紙內的水慢慢滴漏,當滴漏到自己喜歡的粉水比例後,即可享用咖啡。
這個方式中最需要注意的便是熱水從圓心開始倒入,讓咖啡粉產生類似蒸煮的狀態,更能夠帶出咖啡的風味,千萬不要直接從濾紙邊緣直接倒入熱水,以免破壞蒸煮的效果。

除此之外,這些細節也不容馬虎
很多人專注於沖泡的方式與技巧,卻忘了最基本的咖啡保存,如果咖啡豆因為環境而發生變質,那技巧再高明也無法化腐朽為神奇…在保存上,有兩個因素需要特別注意:氣溫、濕度。
- 氣溫:咖啡豆保存環境最好低於攝氏28度,溫度太高會導致咖啡豆變質,也要避免陽光直射,溫差變化過大會縮短咖啡豆的最佳飲用期。
- 濕度:咖啡豆非常容易吸收環境裡的水氣,導致異味產生,影響咖啡口感。
保存咖啡豆最好是在溫度與濕度穩定的環境,才能最好的降低氧化速度,避免咖啡豆變質。

咖啡豆在經過烘焙後會展現出本身的獨特香氣,這些散發出的芳香化合物正是咖啡香氣的來源,不過隨著存放時間越久,芳香物質會散失的越多,所以咖啡的最佳飲用期非常重要,一般咖啡豆不建議放超過一個月。
~昕一讓你簡單品味好咖啡~

優質成長環境

專業選豆

細心烘焙

品嚐咖啡美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