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許多人是由一杯香醇的咖啡開啟美好的一天,濃郁的咖啡香以及嚥下後層次豐富的尾韻,都令人無比滿足。而咖啡樣式五花八門,今天就來介紹深受大家喜愛的「濾掛式咖啡」。只需要一個杯子、打開包裝、注入熱水,就能方便且快速地享有一杯香氣馥郁的咖啡。
濾掛式咖啡的起源與發展
現今備受好評的濾掛式咖啡,究竟從何而來?以及如何被製作?跟其他咖啡有何相異之處?甚至有什麼迷思?都在以下一一揭示。

# 濾掛式咖啡的源起
濾掛式咖啡又稱「掛耳咖啡」,概念與茶包相似。從網路電商到各大超商、量販店,甚至獨立小眾的咖啡店均有販售。這樣新式沖泡的方法並非歐美地區所發明的,而是我們鄰近的國家——日本。
1990年,日本山中產業株式會發明了濾掛式咖啡,並申請專利。有趣的是,最初設計的掛耳在濾袋上緣且只有單邊,導致支撐力不平均、開口不能完全張開,在沖煮過程中容易失去平衡,綜合以上導致消費者體驗不佳,所以沒有成功的商業化。
直到1996年,日本的大紀商事改善了不良設計,將掛耳移到濾袋下緣,1998、1999年將掛耳的部分向外延伸,變成雙掛耳狀,並申請專利,奠定了現在濾掛式咖啡的基礎結構。

- 參考資源: KANTAR
# 濾掛式咖啡的發展
濾掛式咖啡英文為:drip bag coffee,因為能夠保留手沖咖啡濃郁的香氣和樂趣,同時兼具即溶咖啡的快速與方便性,沖泡過程簡單不需額外器材,深受東亞地區消費者喜愛。在2011年間,濾掛式咖啡在全球銷量達14億包,大約11,200公噸,其中94%的銷售來自於日本,日本星巴克也特地為此市場推出濾掛式咖啡。雖然目前全世界濾掛式咖啡總銷量不多、市場規模相對小,但成長速度十分驚人。
台灣過去沖泡式咖啡的市場,即溶咖啡市佔率高達70%,濾掛式則只有10%左右。然而近年來,精品咖啡學興起,咖啡消費者對咖啡的訴求不再只是提神,掛耳咖啡兼具品質與方便性,恰巧符合消費者需求,因此,在2020年台灣掛耳咖啡成長率高達16%。
三大沖泡式咖啡的比較
同樣都是沖泡時間較短的咖啡,究竟濾掛式咖啡跟膠囊咖啡、即溶咖啡,有何不同呢?以下整理了表格簡要比較。
種類 | 即溶咖啡 | 膠囊咖啡 | 濾掛式咖啡 |
---|---|---|---|
優點 | 價格最低、沖泡時間最短。 | 時尚、潮流。 | 不添加奶精、糖,成分單純,熱量低,品嘗咖啡的原味。 |
缺點 | 過多添加物,熱量高,某些成分對人體有害。 | 單價最高、保存期限低,咖啡膠囊回收率低不環保,且大多只能跟原廠購買。 | 沖泡時間較長。 |
# 即溶咖啡
即溶咖啡雖然便宜、易沖泡,但市售常見三合一咖啡,主要成分是「糖」、「奶精」及「咖啡」,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,內容物必須全顯示,且由多到寡依序排列。其中,許多三合一咖啡產品都是「糖」或是「奶精」寫在第一序列,也代表含量最高的成份是糖或是奶精,且不同廠牌的糖含量可能差了2到3倍之多。
三合一咖啡含糖量高,兩杯的熱量可能就相當於一碗白飯;二合一咖啡排序第一多是奶精,而主體的咖啡成分,幾乎都是整體含量最低的。而就算選擇無糖的二合一咖啡,也要小心高脂肪的問題,因為少了糖,就可能添加更多的奶精來讓咖啡喝起來順口。以一份100公克的三合一咖啡來說,可能就有70公克以上的碳水化合物來自糖和奶精,二合一咖啡雖然沒加糖,可是脂肪含量可能高達50%,選購時也須注意。
還有一點需要注意,就是奶精中所使用的「氫化植物油」,這類的油脂可能含有反式脂肪,即使營養標示中反式脂肪標示為「0」,也只是表示每100公克含量低於 0.3 公克,並不代表完全不含有反式脂肪。

#膠囊咖啡
膠囊咖啡看似簡單、易操作,廣告行銷也都主打時尚、潮流、精巧……等元素,但其實單價相對高,且咖啡膠囊回收率低並不環保,加上保存期限低、咖啡膠囊大多只能跟原廠購買、咖啡機占空間、少了煮咖啡的樂趣與氛圍、沖出來都是濃縮咖啡……等等問題。
因此膠囊咖啡更適合在大量需要咖啡的場所,例如:旅館、飯店、閱讀空間……等等,這些地方不缺擺放空間,同時能夠大量批貨也不怕過期,一方面壓低成本,同時提高泡咖啡的效率,不失為一種選擇。但如果是一般家庭使用,就必須面對上述的各種問題了。

# 濾掛式咖啡
對於一般家庭沖泡來說,我們更推薦經濟實惠的「濾掛式咖啡」,一方面沒有額外添加糖及奶精,成分相對單純,熱量也非常低;另一方面,從成本的考量上來看,濾掛式咖啡在同樣預算之內,能夠呈現更加豐富、有層次的咖啡風味。
接著就讓我們針對濾掛式咖啡,做更深入的討論,同時也將各種迷思逐一拆解偵破。
關於濾掛式咖啡的各種問題
# 合適的沖泡溫度
沖泡咖啡時並非越高溫越好,水溫建議在85~95℃間為理想,因為咖啡溶出的濃度與水溫成正相關,如果水溫太高,容易衝出苦味突出的咖啡。當然不同咖啡品種與烘焙程度,需要不一樣的水溫與水量,一般來說:深烘焙的豆子建議在80~90℃為佳,淺烘焙的豆子建議在90~97℃為佳;且水量最好為咖啡的16倍。
# 水質的好壞是否影響咖啡的風味?
一般我們將水質分為硬水與軟水,根據水中的礦物質含量做區分,沖泡咖啡時水中含有的某些礦物質確實會影響咖啡風味,2017年美國杯測師大賽冠軍 Steve Cuevas說:「在較高濃度下,部分的礦物質會變成酸性緩衝劑,降低咖啡裡面的酸度,咖啡還是有酸味,只是喝起來不會那麼明顯。礦物質也會加速咖啡的萃取,如果沖煮時間超過兩分鐘,常常會萃出苦味。」
簡單來說,水中含有的礦物質越高,就更容易影響咖啡萃取的速度與本身風味,所以我們通常會建議沖泡不熟悉的咖啡時,選用礦物質含量少點的水源,這樣能夠保證喝到咖啡原始風味,並且不容易因為礦物質影響萃取狀況。

# 濾掛材質是否有致癌風險?
台大醫學院病理科教授鄭永銘在《跟著鄭大師玩科學》網站表示,濾掛式咖啡使用的不織布濾袋是PET材質,PET本來就具有優良的堅韌性、抗拉伸與耐水性,因此沒必要再添加濕強劑,因此也就沒有所謂「濕強劑致癌的疑慮」。
至於PET遇熱會不會溶出塑化劑?鄭永銘教授澄清,PET是熱成型塑膠,所以不添加塑化劑,但PET不耐高溫,只能耐溫約60~85℃,因此擁有掛耳包設計專利的日本大紀商事株式會社已將不織布的PET材質改成更安全的聚丙烯(PP)材質,能耐100~140℃高溫。PET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針對市售濾掛式咖啡產品濾袋材質檢驗結果,濾袋內側與咖啡接觸部分,均為聚丙烯(PP)材質不織布,也證明濾掛式咖啡的不織布材質沒有致癌風險,消費者無須恐慌。

現在就嘗試看看濾掛式咖啡吧!
濾掛式咖啡結合了手沖咖啡的細緻、即溶咖啡的方便性、價格也不高,非常適合繁忙生活的咖啡族,在忙碌時不失生活的品味。
不過影響咖啡風味的並不是只有沖泡方法,濾掛式咖啡是一種現代沖泡方式,卻不能成為改變咖啡風味的核心因素,實際上咖啡的好壞,還是得從原料出發:豆子種類、乾燥方式、烘焙方式、挑豆方式……等等,這些都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我們建議您多嘗試比較,也可以給昕一的中烘焙阿拉比卡濾掛式咖啡一個機會,我們偏向以中淺烘焙的方式保留更多天然咖啡風味,在味道上能感受到咖啡平衡的口感,並帶有緬甸咖啡獨特的氣味,有著不可多得的好口感!
~昕一讓你簡單品味好咖啡~

優質成長環境

專業選豆

細心烘焙

品嚐咖啡美味